钢铁出口量在高位,是都能维持住?
2014年,中国钢材出口量为9378万吨,比上年增加了五成,达到历史最高水平。一至八月份,中国出口钢材7187万吨,比上年增长26.5%。王立群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主席,近日公开表示,今年中国的钢铁出口将会超过1亿吨。那是中国钢铁出口量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。
由于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,钢铁出口量上升,钢厂的利润反而下降。
年初,鞍钢股份出口收入达40亿元,占营业收入的13.8%,两项指标均居国内首位,出口钢材137万吨,比去年同期增长29万吨,比去年同期下降3.78%。也不例外,宝钢集团上半年出口钢材114.7万吨,比去年增加8.8万吨,出口收入同比下降15.3%。其中柳钢股份下降62.27%。
中国钢铁出口是否能一直保持高水平也让业界产生了疑问。他说,最大的挑战在于贸易摩擦。2014年,中国有14个国家和地区启动了21项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,其中包括保障措施5项,反补贴1项,反规避1项,反倾销12项,双反倾销2项。
钢铁出口量在高位,是都能维持住?

这种势头越来越猛。在今年1至9月间,在海外对中国钢铁产品进行的贸易救济调查中,就多达29项,其中反倾销调查22项、反补贴调查1项、“双反”调查3项、反规避调查3项。
对中国钢铁贸易救济调查,过半的国家中,中国钢铁出口前十名。
1-8月,中国钢铁出口前十名国家分别是韩国、越南、菲律宾、泰国、印尼、印度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美国、土耳其等,共进口中国钢材3594万吨,占中国出口总量的一半。这些国家中,泰国、印度、马来西亚、美国、土耳其等国对中国钢铁产品展开了贸易救济调查。
同样的市场,中国钢铁企业是不可能一窝蜂的。李新创表示,目前,中国钢铁出口大多集中在东南亚和欧美少数国家,应进一步分散化,采取“多渠道,多地区”的策略。
密切接触本地客户也是钢铁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必修课程。要在本地树立中国品牌,赢得客户的认同,让他们为中国企业呐喊,这对中国反海外贸易救济调查是有利的。